●全民終身學習是推動共同富裕更基本、更深層、更持久的內在動力。
2021年,《中共中央、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(fā)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(qū)的意見》正式出臺,標志著我國建設共同富裕美好社會進入區(qū)域實踐階段。新的發(fā)展階段,筑夢共同富裕成為偉大的中國實踐,也成為教育實踐的宏觀政策語境。以開放大學為核心支柱和實踐主體的終身教育,與共同富裕在價值導向上高度統一,在實現路徑上高度一致,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因應之舉。溫州開放大學努力建設高質量惠及全民的終身教育體系,書寫服務地方助力共同富裕大文章,為“探索終身學習型社會浙江示范”的溫州樣本作出積極貢獻。
一、終身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時代意蘊
終身教育助推共同富裕,必須把握黨建引領、人民立場和高質量發(fā)展內涵。
1.黨建引領是終身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題中之義
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“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。”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,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富裕。終身教育服務于全民終身學習,滿足人民精神生活需要,必須堅持正確的發(fā)展方向。黨建引領終身教育發(fā)展是助推共同富裕的題中之義,要從總攬全局、協調各方、凝聚共識的高度,把黨的領導貫徹于方方面面,形成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強大合力,促進終身教育全面發(fā)展,促進共同富裕加快推進。
2.人民立場是終身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根本立場
共同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,而是全體人民的富裕,因此具有人民性的特征。終身教育作為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助力,同樣也具有人民性,必須堅持人民立場。要讓全體社會公民,無論男女老幼、民族性別,無論從事哪個行業(yè),都能平等獲得終身學習機會,接受高質量的終身教育服務。
3.高質量發(fā)展是終身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徑
高質量發(fā)展需要高素質、全面發(fā)展的勞動者,終身教育則是促進個人全面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基本途徑。發(fā)展高質量的終身教育可以提高普惠性人力資本、提高全要素生產力,進而縮小區(qū)域、城鄉(xiāng)、居民收入和財富差距,助力走向共同富裕。
二、終身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實踐探索
溫州開放大學是溫州市唯一一所專事于市民終身教育的新型大學,學校立足地方立足系統立足基層,“把方向、定目標、繪圖景”積極推進教育共富的實踐探索。
1.把握終身教育促進共同富裕前進方向
溫州開放大學堅持黨對終身教育事業(yè)的全面領導,黨建工作覆蓋開放教育、職業(yè)教育、華齡教育、社區(qū)教育、社會培訓等辦學類型,扎實推進全齡段全方位育人。一是創(chuàng)建黨建“共富”系列品牌。培育“共富路上的樂學課堂”“文化助‘富’共享社”“智慧助老E起來”“攜手老小·共創(chuàng)幸福”等一批服務地方、服務基層、服務村社,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黨建品牌。二是探索“拓展型黨支部”模式。面向3000余名組織關系不在校內的黨員學員建立拓展型黨組織。在開放教育665名黨員中建立“e”支部,形成了“2+1+1”網上黨建工作模式。在華齡教育2575名黨員中成立拓展型黨總支,下設8個黨支部110個黨小組,創(chuàng)成“黨育青年成長·華齡同擔使命”“初心使命凝黨性·先鋒模范立華齡”華齡先鋒品牌。三是培育校地黨建共同體。在一些街道的結對村社建立校地黨建聯盟,開展黨的組織共建、政治理論共學、優(yōu)勢資源共享、黨日活動共辦、中心工作共促等探索。師生黨員年均開展50余場志愿活動,助力聯盟村社“產業(yè)共富”“文化共富”,收獲良好社會反響。
2.突出終身教育促進共同富裕根本目標
溫州開放大學堅持開門辦學,面向人人,服務終身,努力滿足市民多樣化、個性化、全齡段的學習需求。從行業(yè)不同的青年學員到需求各異的耄耋老者,從田間地頭、車間工地、校園門店到街巷胡同,都有開放大學的學習者,目前各類在籍學生3萬人。一是實施助力鄉(xiāng)村振興“十百千”人才培養(yǎng)工程。每年在全市建設10個以上具有地方特色的共富實踐基地,每年組織百名講(導)師建立共富講(導)師團,開展百項以上培訓活動,培養(yǎng)千名鄉(xiāng)村各類人才。二是實施低收入家庭“啟航·圓夢”教育幫扶工程。聯合民政部門,利用龍灣農商銀行在學校設立的“農商·助學行”基金,開展低收入家庭人員“啟航·圓夢”教育幫扶行動,資助有意愿接受開放高等教育的低收入家庭成員,圓其“大學夢”,幫助提升學歷和職業(yè)技能,實現脫困增收。三是實施村社帶頭人“學歷+能力”雙提升工程。在市委組織部指導下,建立健全市縣聯動、聯合培養(yǎng)工作機制,開設村社干部“學歷+能力”提升班。目前招生學員3800多人。
3.描繪終身教育促進共同富裕美好圖景
溫州開放大學自覺扛起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使命擔當,探索形成多方參與、協作共治、多點聯動的社區(qū)教育溫州范式,建成覆蓋全市的社區(qū)教育機構1010所,創(chuàng)建全市等級社區(qū)學校(學院、分校)375所,規(guī)模全省第一。全市省級學習型城市覆蓋面和標準化成人學校占比均達100%。
社區(qū)教育不斷豐富內涵,切實推進“文化共富”。開展文化宣教,拓展共享場景。以社區(qū)學校為中心,整合“共享社·幸福里”、文化禮堂、文化驛站、黨群服務中心等場地資源,打造“一心多點”共享服務陣地,實施社區(qū)教育文化惠民工程。開展研學體驗,繪就共研圖景。以市民終身學習體驗基地為載體,圍繞甌越文化體驗、紅色精神傳承、科普學習教育、藝體生活體驗等主題,用數字化手段繪就覆蓋全市的70條市民終身學習體驗研學路徑。開展職業(yè)培訓,打造共學勝景。以機關、企事業(yè)、社會團體隊伍素質提升為需求導向,打造專業(yè)化、標準化、規(guī)范化社會培訓行業(yè)標桿。國家、省、市級數十家培訓基地落戶,年均超3萬人次出入校園,形成濃郁的終身學習氛圍。開展智慧助老,達成共進愿景。以社區(qū)老年學習苑為基礎開設298家老年學堂,年均面授老年學員超過5萬人次,實現“把老年大學辦到居民家門口”。精心組織開設線上線下老年課程,培訓近20萬名老年人掌握智能技術,跨越數字鴻溝,助力老年人共享經濟社會發(fā)展成果,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。
三、終身教育助推共同富裕工作展望
大力發(fā)展終身教育能筑起共同富裕的牢固根基,維護高質量社會保障的扎實底盤,促進人的全生命周期教育公共服務優(yōu)質共享,要在筑牢保障、夯實基礎、把握方向方面下功夫。
1.筑牢終身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堅強保障
一是健全市—縣—街鎮(zhèn)運行機制,以增強政治功能和組織力為重點,建立健全市級開放大學—縣級開放學院—街鎮(zhèn)社區(qū)學校上下貫通、左右協同、執(zhí)行有力的組織體系,著力構建橫到邊、縱到底、全覆蓋的工作格局。二是樹立“抓基層、抓特色”的導向機制,抓到末端,落到實處,對照高質量發(fā)展要求,以點帶面推進基層學校“標準+質量+示范”建設,深化內涵抓特色,培育凝練“一校一品”“一支部一特色”。三是創(chuàng)新“互聯網+黨建”工作機制,以“開放”優(yōu)勢探索智慧黨建實踐路徑,打造開放式、集約化、共享性的溫州開放大學體系黨建文化平臺,以精細化、數字化治理提升黨建水平。
2.夯實終身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價值基礎
一是大力實施普惠性人力資本提升行動,拓寬不同群體的成長通道、上升渠道,為實現全社會人力資源整體性能力提升,全體人民普遍得到全面發(fā)展提供保障。二是充分發(fā)揮體系辦學和“互聯網+”教育優(yōu)勢,一體化實施成人中專、成人大專、成人本科人才培養(yǎng)方案,融通學歷與非學歷教育課程,拓展普惠性人力資本提升平臺。三是挖掘開放大學辦學體制開放、靈活的優(yōu)勢,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老年教育、社區(qū)教育和社會培訓,構建更具基本性、普惠性、公平性的辦學格局,為每一個有愿望、有能力學習的社會成員提供更加便利的學習機會,使溫州開放大學體系成為溫州開展普惠性人力資本提升的主力軍。
3.把握終身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行動方向
一是調整全市終身教育服務體系,提升基層社區(qū)學校、老年學校辦學能力,實現終身教育豐富便捷,滿足人民群眾時時處處學習需要。二是系統集成學歷教育、非學歷教育供給體系,整合各級各類社區(qū)教育機構、老年教育機構,打造集聚聯動優(yōu)質資源、溝通銜接的全市終身教育惠民平臺。三是全方位、立體化開發(fā)應用“溫學通”“華齡大學堂”等數字系統,推進全市終身學習平臺互聯互通和學習資源共建共享,為各類社會群體創(chuàng)造多元學習空間,滿足不同年齡、不同階層和不同職業(yè)的學習者需求。(溫州開放大學 伍 挺)